便携式颗粒度检测仪是用于现场快速检测液体(如油液、水)或气体中颗粒污染物的大小、数量及分布的设备,其组成部分需兼顾检测精度与便携性(轻量化、低功耗、抗干扰),核心结构可分为 5 大模块,各部分功能协同实现颗粒度的准确分析,具体组成及作用如下:
一、核心检测模块(决定检测精度的关键)
该模块是设备的 “检测核心”,通过光学原理捕捉颗粒信号,是区分不同颗粒大小和数量的核心环节,主要包括 3 个子系统:
1. 光学检测系统
基于 “光散射法”(主流技术,符合 ISO 11171、NAS 1638 等国际标准)或 “遮光法” 设计,核心组件包括:
光源单元:通常采用半导体激光二极管(如 650nm 红光激光),具备高单色性、高方向性、低功耗特点,可避免杂光干扰,确保照射到颗粒的光线稳定。部分高精度设备会搭配 “稳光电路”,防止电压波动导致光源强度变化,影响检测准确性。
光学组件:
透镜组:包括聚焦透镜(将激光汇聚为平行光束)和收集透镜(收集颗粒散射 / 遮挡的光线);
光阑 / 滤光片:过滤环境杂散光和激光直射光,仅保留颗粒产生的散射光或遮光信号;
检测窗口(流通池):透明材质(如石英、蓝宝石)制成的小体积通道,样品(如油液)在此处流过并被激光照射,需具备耐污染、易清洁特性,适配现场少量样品检测。
2. 样品处理系统
负责将待检测样品(液体 / 气体)稳定、均匀地输送至检测窗口,避免气泡、杂质堵塞,核心组件包括:
进样单元:如微型蠕动泵、注射器或负压吸样装置,控制样品流速(通常 0.1-5mL/min),确保流速稳定(流速波动会导致信号偏差);
过滤 / 预处理组件:部分设备内置初级过滤器(如 10μm 滤网),防止大颗粒堵塞流通池;针对油液样品,可能包含脱气装置(去除气泡,气泡会被误判为颗粒);
排样单元:废液 / 废气收集通道,适配现场无排污环境,部分设备支持样品回收(如贵重油液)。
3. 信号采集与处理系统
将光学信号转化为可计算的电信号,并通过算法分析颗粒参数,核心组件包括:
光电传感器:如光电二极管、光电倍增管(高灵敏度型号),接收颗粒的散射光或遮光信号,将光信号转化为微弱的电信号(电流 / 电压);
信号放大与滤波电路:放大微弱电信号(通常放大 10³-10⁶倍),并过滤电路噪声(如工频干扰),确保信号清晰;
数据处理芯片:如 MCU(微控制器)或 FPGA(现场可编程门阵列),运行颗粒分析算法 —— 通过电信号的 “幅度” 判断颗粒大小(颗粒越大,散射 / 遮光信号越强,电信号幅度越高),通过 “信号数量” 统计颗粒计数,最终生成颗粒度分布(如 0-5μm、5-15μm、15-25μm 等区间的颗粒数)。
二、便携控制与显示模块(适配现场操作)
该模块为用户提供人机交互功能,需满足 “轻量化、易操作、抗干扰” 需求,主要包括:
操作界面:通常为 3.5-7 英寸触控液晶屏,支持一键启动检测、参数设置(如检测时间、样品类型、标准选择)、数据查看,部分设备配备物理按键(防触控误操作);
主控制器:集成系统控制逻辑,协调光学检测、样品处理、数据存储的协同工作,如控制泵的启停、光源的开关、检测结果的计算;
状态指示灯:提示设备工作状态(如待机、检测中、故障、低电量),方便现场快速判断设备情况。
三、供电与续航模块(支撑现场无外接电源场景)
便携式设备的核心需求之一是脱离市电工作,供电模块需兼顾 “高续航” 与 “小体积”:
内置电池:通常为锂电池组(如 11.1V/5000mAh),支持连续检测 2-8 小时(取决于检测频率和泵的功耗),部分设备支持快充(2 小时充满);
电源管理电路:具备过充、过放、短路保护功能,同时为不同模块(光源、泵、屏幕)分配稳定电压(如光源 3.3V、泵 12V);
外接电源接口:支持 DC 直流电源(如 12V 车载电源、220V 交流适配器),适配现场充电或长时间检测。
四、数据存储与传输模块(实现数据导出与追溯)
用于保存检测结果并支持数据导出,满足现场记录与后续分析需求:
本地存储:内置闪存(如 8GB-64GB),可存储数千条检测数据,每条数据包含检测时间、样品名称、颗粒度分布表、原始信号曲线;
数据传输接口:
无线传输:如蓝牙(近距离连接手机 / 平板)、Wi-Fi(连接局域网,远程查看数据);
有线传输:如 USB Type-C(导出数据至 U 盘、连接电脑)、RS485(工业场景对接 PLC 系统);
数据格式:支持通用格式(如 Excel、CSV、PDF),部分设备兼容专业颗粒分析软件(如用于数据二次分析、生成检测报告)。
五、校准与辅助模块(保证检测准确性)
便携式设备需定期校准以维持精度,同时通过辅助功能适应现场复杂环境:
校准组件:
标准颗粒样品:内置或配套已知粒径的标准颗粒(如 1μm、5μm、10μm、25μm 聚苯乙烯微球),用于校准 “信号幅度 - 颗粒大小” 的对应关系;
校准软件:内置校准程序,用户可一键执行校准,修正设备漂移(如光源老化、传感器灵敏度变化导致的误差);
环境适应组件:
外壳:采用轻量化合金(如铝合金)或高强度塑料,具备防震(符合 IP65/IP67 防护等级)、防尘、防溅水特性,适配车间、野外等恶劣环境;
温度补偿模块:内置温度传感器,修正环境温度(如 - 10℃-50℃)对光学系统、样品粘度的影响(温度变化会导致样品流速、光散射效率变化);
自清洁功能:部分设备支持流通池自动冲洗(如用溶剂反向冲洗),减少样品残留对下次检测的干扰。
各模块协同工作流程
样品通过进样单元进入流通池,排除气泡后稳定流过检测窗口;
激光光源发射平行光照射样品中的颗粒,颗粒产生散射光(或遮挡光线);
光学组件收集散射光,光电传感器将其转化为电信号;
信号处理电路放大、滤波后,数据处理芯片计算颗粒大小和数量;
检测结果实时显示在触控屏上,同时存储至本地或通过无线 / 有线传输;
检测完成后,可启动自清洁功能,或通过标准颗粒样品校准设备精度。
通过以上模块化设计,便携式颗粒度检测仪既实现了实验室级的检测精度,又满足了现场快速、便携、抗干扰的使用需求,广泛应用于液压油污染检测、航空燃油清洁度分析、水处理行业颗粒监测等场景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