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、仪器简介与原理
恩氏粘度测定仪是用于测量液体(如石油产品、润滑油等)相对粘度的仪器,通过测定一定体积的液体在特定温度下从仪器流出的时间,计算其恩氏粘度(°E)。原理基于液体在重力作用下流经标准孔径的时间与同体积蒸馏水在 20℃时流经时间的比值。
二、操作前准备
仪器检查
确认仪器各部件(如容器、流出孔、恒温槽、温度计等)完好,无堵塞或损坏。
检查恒温槽水源或电源连接正常,温控系统灵敏。
样品准备
样品需均匀无杂质,必要时用滤网过滤(避免堵塞流出孔)。
根据样品特性,提前将样品升温或降温至接近测试温度(误差≤±0.5℃)。
辅助工具
准备秒表(精度≥0.1 秒)、温度计(精度 ±0.1℃)、清洁溶剂(如石油醚)、软布等。
三、具体操作步骤
1. 安装与校准
仪器安装:将粘度计垂直固定于支架上,确保流出孔垂直向下,用水平仪校准底座水平。
校准流出孔:用标准钢球检查流出孔直径(如 Φ2.8mm 规格),确保孔径符合要求。
2. 恒温控制
向恒温槽中注入蒸馏水或其他介质,开启加热装置,将温度调节至测试所需温度(如 20℃、50℃等,根据标准要求设定),恒温至少 30 分钟,确保温度稳定(波动≤±0.1℃)。
3. 样品注入与测量
清洗仪器:用清洁溶剂冲洗粘度计容器及流出孔 2~3 次,烘干或用干净空气吹干。
注入样品:将样品沿容器壁缓慢注入,直至液面超过刻度线,用滤纸吸去多余样品,使液面与刻度线齐平。
恒温样品:将盛有样品的粘度计放入恒温槽,确保液面低于恒温介质液面约 20mm,恒温 10~15 分钟(根据样品黏度调整时间)。
开始测量:
用手指堵住流出孔,确保无液体滴落。
迅速打开流出孔,同时启动秒表,记录样品开始流出至液面下降到下刻度线的时间(流出时间 t,单位:秒)。
重复测量 3 次,取算术平均值(三次测量误差不得超过平均值的 ±1%,否则需重新测试)。
4. 结果计算
四、注意事项
温度控制:温度波动会显著影响粘度测量结果,需严格控制恒温槽温度,测试过程中避免触碰仪器。
样品纯净度:样品中若含杂质或气泡,会导致流出时间不稳定,需提前过滤并脱气。
操作规范:注入样品时避免产生气泡,流出孔需保持垂直,手指堵住孔时力度均匀。
安全防护:若测试易燃样品(如汽油),需远离火源;加热恒温槽时佩戴隔热手套,防止烫伤。
五、仪器维护与校准
日常清洁:测试后立即用溶剂清洗容器和流出孔,避免样品残留固化,必要时用软毛刷轻刷孔壁。
定期校准:每年用标准粘度液(如标准石油产品)校准仪器,若流出时间偏差超过 ±2%,需更换流出孔或联系专业人员检修。
存储要求:仪器存放于干燥通风处,避免阳光直射,流出孔用防尘塞密封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