空气释放值测定仪是检测润滑油等油品空气释放性能的精密仪器,其维护需覆盖日常使用、关键部件保养、定期校准及环境管理等方面,以确保仪器性能稳定和测量结果准确。以下是详细的维护方法:
一、日常使用后维护
样品接触部件清洁
每次测试结束后,立即拆卸样品杯、搅拌桨、温度计套管等接触油品的部件,用石油醚、无水乙醇或专用清洁剂浸泡 5-10 分钟,去除残留油垢。
用软毛刷(如尼龙刷)轻刷部件表面,避免划伤(尤其样品杯内壁需保持光滑,否则影响气泡观察),最后用去离子水冲洗,晾干或用洁净压缩空气吹干。
若样品含高粘度或添加剂,可先用温热溶剂(不超过 40℃)预处理,避免残留物质固化后难以清除。
仪器表面与腔体清洁
用蘸有中性清洁剂的软布擦拭仪器外壳、控制面板及加热腔体,去除油污和灰尘,再用干布擦干,防止清洁剂渗入电子元件。
清理加热腔体内的杂物(如掉落的样品残渣),检查腔体密封性,若有密封条老化或破损,及时更换,避免温度波动。
二、关键部件定期检查与保养
搅拌系统
每周检查搅拌桨是否变形、磨损或松动,若桨叶出现缺口、弯曲,需立即更换(搅拌不均匀会导致空气混入量不一致,影响结果)。
检查搅拌电机的运行状态:听运转声音是否平稳(无异常噪音),触摸电机外壳是否过热(正常温度应≤60℃),若有异响或过热,停机检查轴承是否缺油,必要时添加专用润滑脂(如锂基润滑脂)。
每月校准搅拌转速:通过仪器自带的转速显示功能或外接转速计(如激光转速仪),确认转速与设定值一致(通常为 600-1000r/min,按仪器型号要求),偏差超过 ±5% 时,需调整电机驱动参数或联系厂家维修。
温控系统
每月校准温度传感器(如铂电阻)和加热元件:将标准温度计(精度 ±0.1℃)放入样品杯,设定测试温度(如 50℃、100℃),待温度稳定后,对比仪器显示值与标准温度计读数,偏差超过 ±0.5℃时,通过仪器校准程序调整(需使用厂家提供的校准密码或软件)。
每季度检查加热管表面是否结垢(尤其水质较硬地区,若使用水浴加热),若有结垢,用柠檬酸溶液浸泡清洗,避免加热效率下降。
检查温控继电器、固态继电器等元件是否正常工作,若出现加热异常(如温度骤升、无法达到设定值),及时更换损坏的电子元件。
气压与气路系统(若仪器带气压控制功能)
每周检查气路连接管路(如硅胶管、不锈钢管)是否老化、开裂,接口处是否漏气:关闭气源后,观察气压表读数,10 分钟内压力下降不应超过 0.01MPa,否则用肥皂水涂抹接口,冒泡处即为漏气点,需重新紧固或更换管路 / 接头。
每月清洁或更换气路过滤器(若有),去除压缩空气中的水分、油污和杂质,防止堵塞管路或污染样品。
长期停用前,关闭气源,排空管路内残留气体,避免管路内结露或腐蚀。
电路系统
每季度打开仪器侧盖(需断电操作),检查内部接线端子是否松动、氧化,用细砂纸打磨氧化的端子,重新紧固。
检查保险丝规格是否与仪器要求一致(如 2A/250V),若熔断,需排查电路故障后再更换,禁止用大容量保险丝替代。
三、定期校准与功能验证
计量校准
每年由专业计量机构(或厂家售后)对仪器进行全面校准,包括温度控制精度、搅拌转速、气压稳定性等参数,确保符合相关标准(如 GB/T 12579、ASTM D3427)。
校准后需留存校准证书,若发现参数超差,立即停用并维修,直至重新校准合格。
功能验证
每 3 个月用标准油样(如已知空气释放值的参考油)进行测试,对比测量结果与标准值的偏差,若偏差超过标准允许范围(通常 ±5%),需重新检查仪器状态并调整。
四、存储与长期停用维护
短期停用(1-2 周)
断开电源,清洁仪器后,用防尘罩覆盖,放置在干燥、通风的室内(温度 10-30℃,相对湿度≤70%)。
样品杯、搅拌桨等部件需单独存放于干燥盒中,避免受潮生锈。
长期停用(1 个月以上)
清洁所有部件,将易损件(如密封圈、搅拌桨)单独包装存放,避免挤压变形。
每月通电开机 1 次,运行仪器空载程序(如加热至 50℃并搅拌 30 分钟),防止电子元件受潮、电机轴承干涩。
仪器主机需远离腐蚀性气体、强光直射及剧烈震动环境。
通过以上系统维护,可有效延长空气释放值测定仪的使用寿命,确保测试数据的准确性和重复性,为油品质量检测提供可靠保障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