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. 工作原理
自动酸值测定仪主要通过电位滴定法或比色法来测量样品中的酸值。
a. 电位滴定法
样品准备:将待测样品(如油脂或液体)置于仪器的反应槽中,加入一定量的溶剂(通常是醇或水)以溶解样品。
添加滴定剂:通过自动化系统向反应槽中逐滴加入标准酸或碱溶液(如氢氧化钠或盐酸)。在滴定过程中,仪器会实时监测溶液的pH值或电位变化。
电位变化监测:当滴定剂的加入导致溶液的酸碱度发生变化时,电极会感应到电位的变化。仪器通过电位差计记录这些变化。
计算酸值:当电位变化达到一个特定的阈值(即等当点),仪器会自动停止滴定并记录所消耗的滴定剂的体积。根据消耗的滴定剂量和样品的浓度,利用公式计算出酸值。
b. 比色法
样品与指示剂反应:将待测样品与指示剂(如酚酞或其他变色指示剂)混合,指示剂在不同酸度下呈现不同颜色。
光度测量:使用光度计测量反应后的溶液颜色变化,得到吸光度值。根据吸光度与酸值的关系,进行定量分析。
2. 主要组成部分
样品槽:用于放置待测样品。
滴定系统:包含自动进样器和滴定管,负责精确添加滴定剂。
电极:通常使用玻璃电极或复合电极,监测pH或电位变化。
数据处理系统:用于记录和计算数据,输出酸值结果。
显示器和操作界面:用户可以通过触摸屏或按钮输入参数,查看测量结果。
3. 应用领域
食品工业:用于测定食用油、调味品等的酸值,以保证食品质量。
化学工业:用于原材料和成品的酸值检测,确保产品符合标准。
制药行业:测量药品的酸值,以控制药品的质量。
4. 优势
自动化程度高:减少人工操作,提高测试效率。
准确性强:仪器能够精确控制滴定过程,提高测量精度。
数据处理方便:自动记录和分析数据,便于结果追溯和报告生成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