便携式电导率仪是用于快速测量液体电导率的精密仪器,广泛应用于水质监测、环境检测、工业流程等领域。以下是详细的操作指南,涵盖从准备到维护的全流程:
一、操作前准备
仪器检查
检查主机外观是否完好,显示屏、按键是否正常。
确认电极是否清洁(无污渍、划痕),电极线连接是否牢固。
检查电池电量(部分型号有低电量提示),电量不足时及时更换或充电。
试剂与工具准备
准备合适的标准溶液(如 1413μS/cm、10000μS/cm 等,根据测量范围选择),用于校准。
准备干净的烧杯、蒸馏水(或去离子水),用于清洗电极。
若测量温度敏感,需准备温度计(部分仪器自带温度传感器,可省略)。
环境要求
避免在强电磁干扰(如电机、变压器附近)、高温、高湿度环境下操作。
测量容器需洁净,避免残留物质污染样品。
二、校准操作(关键步骤)
校准目的:确保测量精度,建议每次使用前或更换测量范围后进行。
开机与模式选择
长按电源键开机,待仪器自检完成后,按 “模式” 键选择 “电导率” 测量模式(部分型号默认为此模式)。
确认温度补偿方式:若仪器支持自动温度补偿(ATC),可直接使用;若需手动补偿,按 “温度” 键输入当前环境温度。
校准步骤
第一步:清洗电极
用蒸馏水冲洗电极 3 次以上,并用滤纸吸干电极表面水分(避免擦拭,防止损伤电极膜)。
第二步:浸入标准溶液
将电极浸入标准溶液中(确保电极头部淹没,且不触碰容器壁或底部),轻轻搅拌溶液后静置 10-30 秒,待读数稳定。
第三步:校准设置
按 “校准” 键,仪器显示当前标准溶液的理论值(如 1413),若与实际使用的标准溶液一致,按 “确认” 键;若不一致,通过 “上下键” 调整至标准值后确认。
第四步:完成校准
仪器显示 “校准成功” 后,取出电极,用蒸馏水清洗干净,准备测量样品。
三、样品测量
样品预处理
若样品浑浊或有沉淀,需过滤后测量(避免堵塞电极)。
若样品温度与室温差异较大,需先将样品放置至室温(或通过仪器温度补偿功能修正)。
测量步骤
清洗电极:用待测样品冲洗电极 3 次(避免残留标准溶液影响结果),吸干水分。
浸入样品:将电极放入样品中,确保电极浸没,轻轻搅拌后静置,待显示屏数值稳定(通常 10-30 秒)。
读取数据:记录显示屏上的电导率值(单位通常为 μS/cm 或 mS/cm,可通过 “单位” 键切换)。
重复测量:同一样品建议测量 2-3 次,取平均值以提高准确性。
注意事项
测量过程中避免电极剧烈晃动,防止气泡附着在电极表面影响读数。
若测量高浓度样品后,需清洗电极再测量低浓度样品,避免交叉污染。
四、数据记录与存储(部分型号支持)
若仪器有数据存储功能,测量完成后按 “存储” 键,仪器自动保存当前数值(可通过 “查询” 键查看历史数据)。
手动记录时,需同时记录测量值、温度、样品名称及测量时间,便于追溯。
五、关机与后续处理
关机
长按电源键关机,若仪器长时间不使用,建议取出电池(避免漏液损坏仪器)。
电极与仪器维护
用蒸馏水清洗电极,吸干水分后放回电极保护套中。
主机表面用干布擦拭干净,放入仪器箱中妥善保管。
标准溶液需密封后冷藏保存(注意保质期),避免阳光直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