自动原油馏程测定仪是原油馏程分析的关键设备,其故障可能导致测定结果偏差、仪器停机甚至安全风险。以下从核心系统出发,详细分析常见故障现象、原因及排查方法:
一、加热系统故障
加热系统负责对原油样品进行稳定加热(如按照标准升温速率加热),故障直接影响馏程曲线的准确性。
1. 加热不启动(无升温)
现象:开机后加热模块无温度上升,温控显示 “室温” 或 “0℃”。
可能原因:
加热元件损坏:加热丝(或加热棒)因长期高温老化断裂,或被样品中杂质腐蚀短路。
加热电路断路:继电器触点氧化 / 烧蚀(无法闭合)、加热回路保险丝熔断、接线端子松动 / 脱落。
温控器输出异常:温控模块(如 PID 控制器)未向加热回路发送触发信号(可能是模块内部芯片损坏)。
排查方法:
用万用表检测加热丝通断(正常应导通,电阻值符合标称范围),损坏则更换;
检查继电器触点(断电状态下用砂纸打磨氧化层,严重时更换继电器);
测量温控模块输出电压(正常应与加热元件匹配),无输出则维修或更换模块。
2. 加热过度(温度失控)
现象:实际温度远超设定值(如超过 300℃仍持续升温),可能导致样品碳化或仪器损坏。
可能原因:
温控器失灵:PID 参数错乱(如比例带过小)、温控芯片故障,无法接收温度反馈信号。
继电器粘连:继电器触点因电弧烧蚀粘连,导致加热回路持续导通。
温度传感器信号中断:传感器(如热电偶)断线,温控器误判 “温度未达到”,持续加热。
排查方法:
重启仪器并重新校准温控参数(按说明书恢复默认 PID 值);
断电后手动断开继电器,若加热停止则判定为触点粘连,更换继电器;
检查温度传感器接线(如热电偶正负极是否接反),用万用表测量传感器电阻(正常应符合型号规格,如 Pt100 在 0℃时为 100Ω),损坏则更换。
二、温度测量与控制系统故障
温度测量是馏程测定的核心(需精确记录初馏点、各馏分温度),故障会导致结果偏差。
1. 温度显示异常(偏高 / 偏低)
现象:实测温度与标准样品偏差超过允许范围(如 GB/T 255 中规定的重复性要求)。
可能原因:
温度传感器校准失效:热电偶 / 铂电阻长期使用后漂移(如高温下分度值变化),未定期校准。
传感器安装位置偏差:传感器未插入样品蒸汽区(如插入过浅或触碰烧瓶壁),导致测量的是 “局部温度” 而非蒸汽温度。
环境干扰:仪器附近有热源(如其他加热设备)、通风不良导致仪器内部积温,影响传感器读数。
排查方法:
用标准温度计校准传感器(如将传感器与标准水银温度计同置于恒温水浴,偏差超 0.5℃需重新校准或更换);
调整传感器插入深度(按标准要求,通常距烧瓶底部 10-15mm);
移开附近热源,检查仪器散热风扇是否工作(确保通风口无堵塞)。
2. 温度波动大(忽高忽低)
现象:温度在设定值附近波动超过 ±2℃,导致馏分切割点判断错误。
可能原因:
传感器接线接触不良:接线端子松动、导线氧化,导致信号传输不稳定。
加热功率不稳定:供电电压波动(如市电电压忽高忽低)、加热丝局部短路(电阻值不稳定)。
温控模块响应滞后:PID 参数中积分时间过短、微分时间过长,导致调节过度。
排查方法:
重新紧固传感器接线(用螺丝刀拧紧端子,砂纸清洁氧化触点);
用稳压器稳定供电电压,或检测加热丝是否局部短路(电阻值突变则更换);
优化 PID 参数(增大积分时间、减小微分时间,或恢复出厂设置)。
三、冷凝系统故障
冷凝系统负责将馏出蒸汽冷却为液体,故障会导致馏分收集效率下降、馏程结果偏高(如终馏点提前)。
1. 冷凝效果差(馏出物呈气态或流速慢)
现象:馏出物未全液化(如收集瓶内有白雾),或馏分体积增长缓慢。
可能原因:
冷凝水流量不足:冷凝水管路堵塞(水垢、杂质)、水泵功率下降(叶轮磨损)、阀门未全开。
冷凝管失效:冷凝管内壁结垢(长期使用后原油残留碳化,影响传热)、冷凝管破裂(漏水导致冷却面积不足)。
冷凝水温度过高:冷却水进水温度超过 25℃(标准要求通常≤20℃),冷却能力不足。
排查方法:
拆解冷凝水管路,用除垢剂清洗(如柠檬酸溶液浸泡),检查水泵叶轮(磨损则更换);
更换或清洗冷凝管(用有机溶剂冲洗内壁残留,破裂则更换);
降低冷却水温度(如加装冷水机),确保进水温度≤20℃。
2. 冷凝管漏水
现象:冷凝管接口处有水渗出,污染样品或损坏电路。
可能原因:
密封件老化:接口处硅胶密封圈长期高温老化(失去弹性)、安装时未压紧。
冷凝管破裂:材质疲劳(如玻璃冷凝管受温差冲击炸裂)、碰撞导致裂缝。
排查方法:
更换密封圈(选择耐高温型号,如氟橡胶),安装时均匀拧紧接口螺母;
检查冷凝管是否有裂缝(玻璃管可目视,金属管可用水压测试),破裂则更换。
四、馏分收集与计量系统故障
该系统负责精确收集不同馏分并计量体积,故障会导致馏分体积偏差或收集错误。
1. 体积计量不准(偏差>±0.5mL)
现象:实测馏分体积与理论值偏差大(如 10% 馏分体积显示 9.2mL 或 10.8mL)。
可能原因:
计量传感器故障:光电传感器(检测液位)被油污遮挡、称重传感器(测质量换算体积)校准失效。
样品残留影响:前次实验后收集瓶未清洁(残留液体导致初始体积偏高)。
温度影响:馏分温度未冷却至室温(体积热胀冷缩,标准要求 20℃下计量)。
排查方法:
清洁光电传感器镜头(用无水乙醇擦拭),重新校准称重传感器(用标准砝码标定);
实验前清洗收集瓶(避免残留);
延长冷凝时间,确保馏分温度接近室温后再计量。
2. 收集瓶错位 / 无法切换
现象:馏分未流入对应收集瓶(如 10% 馏分流入 20% 瓶),或自动切换时卡顿。
可能原因:
机械传动故障:步进电机卡滞(齿轮箱缺油、异物卡住)、导轨磨损(定位精度下降)。
定位传感器失灵:光电限位开关被遮挡(如灰尘),导致电机无法识别 “原点位置”。
程序设定错误:馏分切换阈值(如温度点)设置偏差,或程序逻辑错误(如漏判切换信号)。
排查方法:
给传动齿轮 / 导轨加润滑脂(耐高温型号),清除异物;
清洁限位开关(用压缩空气吹去灰尘),检查其通断(触发时应导通);
重新设定程序切换阈值(按标准方法校准),或更新仪器固件(修复程序 bug)。